为推动我市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双千”企业(全省营业收入排名前1000、员工数量排名前1000的企业)做强做优,带动全市产业规模、能级跨越式提升,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双千”企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文〔2024〕16号)精神,我委在汇总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区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武汉市落实“双千”企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起止时间:2024年7月23日至25

电子邮箱whgyc027@163.com

联系电话:027-82796508

附件:武汉市落实“双千”企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7月23

 

 

 

 

附件

 

武汉市落实“双千”企业高质量发展工程

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双千”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推动我市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双千”企业做强做优,带动全市产业规模、能级跨越式提升,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制造强市战略,推动“双千”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担当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主力军提供坚实支撑。

      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实现三大目标:

      ——规模能级提升。到2026年,“双千”企业营业收入规模达到4.2万亿元,营业收入规模千亿级企业达到10家,百亿级企业达到60家。

——品牌效能突破。到2026年,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2家,打造世界级特色产业品牌3个、中国质量奖(含提名奖)12项以上。

——研发创新引领。到2026年,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培育科技领军企业1—3家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0%。

二、重点任务

(一)服务国家战略,打造一批世界领军型企业

1.提升产业供应链韧性安全水平。支持企业走向国际,成长为国际性企业,密切参与国际分工,贸易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支持在汉企业购买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成果,按照上年度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实现技术交易额的8%给予企业奖励,每家企业每年最高100万元。支持企业建立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支持企业按照“总部+基地”“研发+转化”“终端产品+协作配套”等方式推进产业合作,协同推动五大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打造1—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创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2.加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我市重点产业领域,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以“揭榜挂帅”“军令状”等方式组织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每年推进科技重大专项不少于10项,择优给予单个项目最高3000万元支持。支持优势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创建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提升国产替代率。(责任单位:市科创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3.深度嵌入全球创新体系。支持企业积极参加东湖论坛、中非创新合作大会,提升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整合能力。支持企业建设国际企业创新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创新合作平台,对标国际标准,引导企业加强国际标准必要专利建设,参与国际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技术标准和规则制定。(责任单位:市科创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国资委,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二)发挥市场优势,壮大一批稳定发展型企业

4.大力推进品牌强市建设。深入实施“万千百”企业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入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打造一批国货精品。支持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长江质量奖、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品牌质量奖的企业,给予境外展会项目等相关政策扶持。支持企业参与“武汉精品”培育行动,提高企业商标品牌培育、保护和服务水平,打响“武汉制造”品牌。(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5.构建高质量供应链体系。落实供应链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优势产业年度工作计划,推动国控、楚象、长江汽车、九州医药、华纺链等供应链平台协同化、服务化、智慧化发展。重点在汽车、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北斗等产业领域构建以国资国企为基础的供应链运营平台。以“双千”企业为重点,构建和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在空间上集聚、资源上共享、产业上协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水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创局、市国资委,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6.推进“汉企出海”“汉品出境”。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全省“千企百展海拓市场”行动。支持汽车、钢铁、建材、纺织、装备等行业企业在墨西哥、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建设境外产业园。优化升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用好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大力推进公共海外仓建设,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武汉海关,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三)拓展产业赛道,做优一批转型突破型企业。

7.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争取国家、省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汽车、钢铁、石化等行业头部企业通过并购延伸主业链条,布局智能网汽车、前沿材料等新赛道。打好汽车、钢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三大战役,推动新能源汽车项目达产达效,高端硅钢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等重大牵引型项目投产见效。促进转型国企平稳过渡,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方面实施差异化考核。(责任单位:经信财政发改委、国资委,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8.构建数字化网联产业体系。支持“双千”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研发、生产、管理等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加快构建“数字化生产-智能示范车间(项目)-标杆智能工厂-数字领航企业”的未来工厂体系。持续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赋能,支持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企业多样化、多层次的数字化网联需求。抢抓首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政策机遇,构建以“双千”企业为龙头引领、多方协同的数字化网联产业体系。(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9.打造国潮爆品新业态。落实省消费供给优化工程,推动纺织服装、食品等领域企业加强精益供应链管理,创新“小单快反”柔性生产模式,缩短生产周期和新品上市时间,推出更多爆款商品。积极发展首店首发经济,支持打造一批首店品牌、新品首发地标性载体,为企业提供“准入—选址—推广—运营”全生命周期优质服务。(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投资促进局、市国资委,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四)推进创新驱动,培育一批快速成长型企业

10.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实新赛道新领域,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带动一批新兴产业,探索“种子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独角兽”的标准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培育模式。对经认定入库并入选国内外权威机构榜单的独角兽企业,市级给予100万元人民币奖励支持,并由各所在区按政策给予最高1000万元人民币奖励支持。建立与头部企业合作机制,深化大企业大平台战略合作,发挥头部企业和平台型企业孵化载体优势,鼓励在汉孕育孵化独角兽企业。(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科创局、市财政局,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11.推动多元化场景应用。探索建立武汉市场景创新应用机制组织场景供需对接和路演活动。持续开展应用场景“揭榜挂帅”工程,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领域遴选10个揭榜项目并推广应用。扩大政府采购支持首台(套)试点范围,充分运用订购、首购等方式加大采购力度,促进首台)等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创局、市数据局、市国资委,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12.强化企业金融服务。发挥武汉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汉融通”作用,服务企业降本增效。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科技人才贷、创新积分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等金融产品服务。(责任单位:财政市委金融办发改委、市国资委,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五)加强政策服务,支持“双千”企业高质量发展

13.加强产业政策统筹。建立产业政策会商机制,强化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供应链体系建设、外贸进出口等产业工作统筹协调,提高产业政策取向一致性。落实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政策,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惠企政策专区,推动惠企政策智能匹配、快速兑现。加强惠企政策信息归集,确保惠企政策和专项资金“应享尽享,优先推荐”政策落实到“双千”企业。(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14.实施企业纾困机制。深入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持续推动“企业分级分类帮包”机制,建立“诊断—汇总—交办—解决—反馈”工作闭环,为每家“双千”企业落实包服务责任主体。建立重大问题“直通车”机制,将企业提出的重大建议及难点问题,提交协调工作机制进行专题研究和统筹解决。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办理时限,及时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全程跟踪问效形成“转办—跟踪—问效—通报”的工作闭环。(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15.加强要素资源整合。将“双千”企业重大项目列入市级重点项目,推动土地、能耗、污染物排放、水资源等自然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重点项目聚集。深入实施武汉英才计划”,支持“双千”企业参与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提供优质就业岗位,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大人才永久居留、生活补助、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安置等配套力度,落实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支持政策(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创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房管局,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16.营造优质营商环境。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项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政策一致性评估机制,增强各类惠企政策的协同性、稳定性。提升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效能,开辟‘双千’企业专利申请绿色通道。健全轻微违法告知承诺制,推行首次违法预警提示、社会服务折抵罚款等方式,开展包容审慎执法。(责任单位:发改委、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17.组建专班,抓好统筹协调。建立以市政府领导为组长,副秘书长为副组长,市委金融办、市发改委、市科创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市国资委、市统计局、市税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等单位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统筹协调专班日常工作,定期会商研究,协调解决重点问题。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报告。(责任单位:直有关部门)

18.明确任务,压实部门责任。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建立一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抓总、一个方案统筹、一套政策支撑、一个专班保障的“五个一”工作机制,确保“双千”企业点对点包联全覆盖,并按季度将工作进展情况、经验做法、问题建议、下步工作计划等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工作专班。直各有关部门要做好政策统筹,将“双千”企业振兴工作与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965”产业链链长机制、推进新型工业化制造强市战略、促进民营经济壮大等工作有效衔接,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确保政策同向发力、做好接力、形成合力。市直各部门、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认真对照按行业划分、按区域划分的《“双千”企业责任清单》将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地。(责任单位:直有关部门,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19.完善机制,深化运行调度。按照省“双千”企业年度动态调整“双千”企业样本库的要求,针对出库企业开展原因分析。将“双千”企业纳入全稳增长调度机制,统计部门按季度开展企业经营状况监测分析和形势研判,向经济形势分析联席会议报送“双千”企业生产经营汇总数据。发改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双千”企业调查研究,强化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分析,为运行调度提供一手资料。强化“市区两级联动”,做好“双千”企业生产经营异常情况和稳岗就业监测预警。(责任单位:发改委、统计局,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20.研判分析,定期开展评估。贯彻落实“双千”企业评估标准政策,围绕企业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治理力等维度设计并持续迭代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突出指标的科学性、代表性、客观性、可比性和可测性。委托智库研究机构作为评估实施主体,定期对“双千”企业培育发展情况开展中期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相关政策制定调整的重要依据。

(责任单位:发改委、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