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相关文件精神,落实省政府领导批示,省经信厅组织编制了《湖北省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年-2026年)》及配套重点任务、有关举措。

现将行动方案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如对行动方案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电话或书面形式向省经信厅反映。

公示时间:2024年6月5日至2024年6月12日

联系人:谢超  027-87236793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4年6月5日 

湖北省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4年-2026年)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工信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重点领域三年行动方案》,聚焦工业软件痛点问题,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出突破国际垄断的高端软件,建全工业软件生态体系,深化软件名城、名园建设,稳步提升全省工业软件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聚势突破,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坚实支撑。

二、总体目标

按照“创新驱动、品牌引领、企业强基、产业协同”的发展思路,锚定“一核两极”(武汉及襄阳、宜昌),汇集工业软件领域创新资源,形成产学研用集群式成果攻关、一站式适配验证、链式场景应用的发展模式,加快实现“规模倍增、布局合理、生态完善”目标,打造中国“工业软件之都”,力争到2026年底,将湖北初步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工业软件创新高地,跻身全国工业软件产业“第一梯队”。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工业软件企业,培育3家左右新上市工业软件企业,培育3-5家产品和服务收入超1亿元的重点工业软件企业,全省工业软件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以武汉市为核心,促进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软件集群,在重大项目布局上向襄阳、宜昌倾斜。发挥“一核两极”三大都市圈辐射带动功能,形成以中心城市引领都市圈发展、以都市圈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加快工业软件产业协同发展。

(三)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实现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全领域覆盖,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取得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在技术深度与应用推广方面建立领先优势,经营管理和运维服务等平台类工业软件实现重点行业应用,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四)应用示范批量形成

在我省重点领域,形成一批经过适配测试、优化联调、安全验证和质量提升的工业软件示范应用。以重点行业应用需求为牵引,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先试先用具备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工业软件国产化替代步伐,实现一批国产化、体系化、规模化应用。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企业培育招引行动,加快壮大市场主体

1.培育壮大工业软件企业

鼓励中大型工业软件重点企业以并购重组等方式快速扩张,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支持中小型工业软件企业聚焦细分行业或专业领域,不断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培育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引导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注册成立或投资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业软件经营主体。对新上市挂牌的工业软件企业及营业收入首超亿元、10亿元、50亿元的工业软件企业,给予分档奖励。

2.持续开展招商引资

每年梳理更新我省工业软件企业图谱和产品供给能力清单,按照“锻长板、补短板”思路积极开展招商调研,制定招商引资重点对象清单,为重点软件招商项目提供“一对一”全程跟踪定制化服务。加强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引进,积极引进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软件企业,支持全球500强软件企业、中国软件百强企业等在鄂设立总部或第二总部,对落户企业给予税收、人才等方面政策倾斜。

(二)实施产业创新驱动行动,实现创新要素集聚

3.支持创新项目

统筹科技相关专项资金,围绕工业软件关键核心技术,遴选一批项目予以支持。鼓励高校院所、重点企业联合开展工业软件关键技术研发;鼓励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和推进“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加强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加快突破一批具有全局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核心技术。

加强工业软件与基础软件、信创产品协同发展。建立健全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库,制定国产工业软件与基础软件、信创产品融合程度评价标准,加快工业软件与国产基础软件、信创产品适配应用,推动软件产业重点领域技术融合创新,促进国产关键软件领域自主可控不断深化。

4.建设创新平台

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工业软件企业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支持优质工业软件企业在半导体、高端装备、石油炼化等重点应用领域牵头建设省级、国家级工业软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换。鼓励工业软件供需两侧企业共建实体化运作的工业软件研发平台,构建业务关联紧密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积极引进国家级工业软件技术支撑平台在鄂落地区域分中心或重点行业分中心,支持省内重点高校、科研单位牵头,融汇技术资源,通过省市区联动、建营一体化模式,围绕重点行业需求,建成集工业软件标准体系建设、工业软件攻关与适配测试、工业软件质量提升与成熟度评估、测试验证及行业应用集成评价等为一体的省级工业软件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集聚高校院所、智库机构、工业软件研发企业和制造业应用企业等,成立工业软件产业创新联盟,系统推进核心工业软件产品技术攻关、标准制定、技术合作、中试验证、推广应用等工作。

(三)实施应用场景挖掘行动,推动技术攻关有的放矢

5.构建重点细分行业技术创新资源库

立足工业软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作用,依托软件技术加速传统制造业改造和转型。重点围绕我省汽车、工业母机等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工程,体系化梳理重点细分行业工业软件共性需求和典型业务场景,形成数字化转型工业软件需求清单;梳理国内外软件产品供给情况,构建关键产品图谱,推动建设行业级基本求解算法库、标准零部件库、基础数据库等共性基础资源库,鼓励资源开放共享,减少企业重复研发成本,遴选一批具有战略价值的工业软件共性技术研发项目予以支持。

6.推动大型制造业企业开放应用场景

面向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征集应用需求,秉持开放共享、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挖掘应用场景、寻求解决方案,加快行业应用产品研发、迭代与升级。协同推进我省软件产品、解决方案在省内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打造一批高水平的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

(四)实施优质品牌打造行动,铸就工业软件名企名品

7.积极推动软件名品创建

持续开展湖北省工业软件优秀产品遴选工作,择优推荐申报工信部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国家工业APP优秀解决方案等国家级奖项;开展湖北省首版次工业软件产品征集工作,对入选产品销售或采购给予奖励。积极支持省内重点企业参加工业APP大赛,举办工业软件相关赛事和专题展会。

8.建设省级优秀工业软件资源池

依托第三方机构,健全工业软件质量评估体系,对我省主要工业软件产品开展年度测评,分应用领域、分行业绘制我省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图谱,开展国内外同类型工业软件功能与性能比对,建成动态更新的优秀工业软件资源池,采用研发资助、政府采购等方式予以支持。

(五)实施常态供需对接行动,畅通供需双方信息流

9.强化重点行业供需对接

组织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围绕我省重点工业行业,广泛开展政策宣贯、供需对接、技术交流和产品推广。依靠工业软件行业组织,聚焦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需求,对工业软件需求和供给精细分类,常态化开展各细分行业供需对接活动。搭建线上供需对接平台,集政策宣贯、云上研发、资源共享于一体,为企业转型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发挥带头作用,优先采用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开展应用试点,形成工业软件典型示范案例,征集并宣传企业在使用过程中的应用成效,引导行业企业加快工业软件国产化步伐。支持首版次工业软件产品应用,对符合条件的试点用户单位给予奖补。

10.举办产品宣介活动

主动谋划、积极承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软件产业活动,对省政府在鄂举办的工业软件行业重大活动按审定的活动支出费用给予补贴。支持中国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工业软件创新发展论坛、全国大学生信创大赛等具备全国影响力的会展赛在鄂举办,以产业发展论坛、技术峰会、重点行业活动工业软件分会场等多种形式,助推我省工业软件企业与全国乃至全球各重点工业应用领域深度对接。

(六)实施产业生态建设行动,多维度协同发力

11.加快名城名园建设

建立软件名城、名园创建指导协调工作机制。各市州政府及时制定、更新支持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名园建设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软件名园建设,将发展工业软件列入重点工作任务,加速工业软件企业抱团发展,形成产业协同效应。设立省级中国软件名园培育库,定期开展创建工作评估,对成功创建中国软件名园的予以奖补。

12.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鼓励头部国产工业软件企业、创新中心或行业组织整合国内优质工业软件产品,提升工业软件行业集成能力,开展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实现不同厂商数据格式、软硬件接口之间的数据流通,为需求侧企业提供多种可选方案,降低迁移成本,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13.强化标准体系建设

支持企业(组织)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工业软件领域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对于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我省地方标准的,经相关主管部门考评后,分别按照有关政策给予资助。

14.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加强工业软件在内的核心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储备和战略布局,对该领域获得湖北专利奖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并对获奖个人给予奖励。建立完善的软件版权保护机制,加强软件正版化政策引导、教育培训、技术支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民营企业、示范园区的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大工业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和侵权惩治力度,推进工业软件企业实施知识产权贯标活动,促进工业软件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

(七)实施人才供给保障行动,充实专业人才队伍

15.充分发挥专业智库作用

建设行业智库和技术专用服务平台。发挥湖北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专家咨询委员会重要作用,依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建设院士工作站、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常态化问诊机制,为工业软件研发与应用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16.加大复合型软件人才梯队培养力度

支持软件产业领军人才、青少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育,全面推动国产软件进校园、进课堂,建设一批国产软件教学实验室。鼓励省内高校加快软件工程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对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给予支持。开辟工业软件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专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工业软件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鼓励软件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深化合作,探索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共同编写教材、联合开展实训教学、人才资质认证。

17.加快高端人才招引

鼓励海内外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团队来鄂创新创业,支持申报国家、省重点人才计划。加强人才引进的经费保障和配套支持,按有关规定提供安居保障、子女教育、健康医疗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特色服务。鼓励各级政府和软件园区对承担工业软件、基础软件等关键软件重大技术攻关的高端人才、核心团队给予重点支持,对顶尖团队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支持。

四、保障措施

(一)高位统筹推进

设立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重点指导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高位统筹解决工业软件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和软件园区同步建立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各级支持政策落实到位。

(二)深化政策支持

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和组织协调,定期对各市州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工业软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调研,结合行业发展动向,对利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动态调整,督促各级政策红利落到实处。

鼓励各市州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制定本地化工业软件支持政策。发挥武汉在软件产业的龙头引领作用,其它城市分工协作,推动襄阳在行业应用软件、工业软件领域深耕细作,挖掘宜昌、荆州、荆门在基础软件、信息安全、集成服务领域的发展潜力。

(三)落实资金保障

落实国家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国家鼓励的软件企业所得税、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所得税等相关政策,切实惠企利企。统筹科技相关专项资金,加大对全省工业软件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工业软件创新载体建设、科研项目攻关。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基金引导作用,带动各类社会资本加大对工业软件产业的投资力度,充实工业软件产业支撑资金池,为优质工业软件企业和金融资本“牵线搭桥”,引导资金支持工业软件企业开展融资、并购和前沿技术研究、高端产品开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软件名品、软件名企、软件名园建设。

(四)开展监测考评

构建工业软件产业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监测评价我省工业软件发展水平和总体情况,将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依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调研行动,发布工业软件产业工作动态报告和年度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等文件,全面反映我省年度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整体态势。设立工业软件产业激励机制,对年度推进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和部门给予督查激励。

附件:1.湖北省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4年-2026年)重点任务清单

2.湖北省支持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

政策措施(2024年-2026年)

3.湖北省工业软件研发重点项目清单

(2024年-2026年)

附件1

湖北省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4年-2026年)重点工作清单

根据《湖北省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立足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围绕七大行动,制定以下重点任务清单。

一、加速推动“一核两极”协同发展。大力推动工业软件创新要素以武汉为核心集聚,依托开目软件、天喻软件、益模科技、九同方微电子等多家工业软件企业,会同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赛宝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建立工业软件领域技术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工业软件龙头企业、第二总部定向集聚,争创“中国软件名园”,立足现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和信创等产业基础,全力打造工业软件产业高地。发挥武汉市引领作用,其它城市分工协作,推动襄阳、宜昌成为工业软件新的增长极,带动各市州协同发展,优化整合区域内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平台,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牵头单位:省经信厅,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推动工业软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围绕工业软件关键核心技术,统筹科技相关专项资金,遴选一批项目予以支持。鼓励工业软件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工业软件关键技术,引导供给侧工业软件企业使用自主内核并实现典型应用示范;鼓励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和推进“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加强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加快突破一批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核心技术。(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经信厅)

三、建设工业软件技术创新平台。引进国家级工业软件技术创新平台在鄂落地区域分中心或重点行业分中心,建成集工业软件标准体系建设、工业软件攻关与适配测试、工业软件质量提升与成熟度评估、中试验证及行业应用集成验证与评价等为一体的湖北省工业软件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成立湖北省工业软件产业创新联盟,集聚优质创新资源系统性推进工业软件产品技术攻关、标准制定、技术合作、中试验证、推广应用等工作。(牵头单位:省经信厅,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四、培育湖北软件名品名企。依托湖北省软件产业质量提升行动及“湖北精品”培育行动,对标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健全工业软件质量评估体系,打造市场占有率高、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知名工业软件产品,建成动态更新的优秀工业软件资源池,打造“湖北软件名品”。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税收优惠等相关措施,加快推进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中大型工业软件重点企业并购扩张,中小型工业软件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大型工业企业剥离成立独立工业软件企业,打造“湖北工业软件名企”。(牵头单位:省经信厅,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五、培育强化多层次人才队伍依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建设院士工作站,建立常态化问诊机制,为工业软件发展提供决策咨询。鼓励海内外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团队来鄂创新创业,加强人才引进的经费保障和配套支持。支持国家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信创学院建设,主办“湖北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工业软件相关赛项,鼓励软件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深化合作,培养工业软件复合型人才,建立“纵培横赛”立体人才培养体系及评价机制。(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人社厅)

六、加强招商宣传对接。建立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瞄准国内外头部企业和湖北省基础较为薄弱领域的工业软件企业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制定招商引资重点对象清单,策划一批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为工业软件招商重点项目提供“一对一”全程定制化服务。积极引进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工业软件企业总部、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吸引全球500强软件企业、中国软件百强企业等在鄂设立总部或第二总部。(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经信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七、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切实惠企利企。统筹科技相关专项资金,加大对软件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引导资本支持工业软件独立研发企业及引领产业发展的软件产品。引导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工业软件企业融资支持,增强工业软件企业融资能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软件名品、软件名企、软件名园建设。(牵头单位:省财政厅,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税务局、省金融办)

八、优化行业发展氛围。依托高校院所、重点企业、行业组织等,培育形成工业软件产业全产业链生态,争取在鄂举办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工业软件展会、峰会、论坛、赛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湖北省工业软件产业重大政策、重大创新、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凝聚社会发展共识,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牵头单位:省经信厅,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人社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附件2

湖北省支持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若干政策措施(2024年-2026年)

根据《湖北省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立足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围绕七大行动,特制定以下支持政策措施。

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推动工业软件技术研发攻关。围绕“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和工业软件关键核心技术,统筹科技相关专项资金,鼓励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加快突破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核心技术,遴选一批项目予以支持,单个项目补助最高1000万元。鼓励工业软件产学研用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工业软件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工业软件关键技术,对在鄂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企事业单位,按照有关政策给予资金支持。

(二)支持工业软件名品推广应用。鼓励首版次应用,对经省级认定并在重点行业应用的首版次工业软件产品的省内研发企业和示范应用单位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双向奖励。对我省评选的优秀工业软件制造业应用场景建设单位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单位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

(三)汇聚工业软件技术创新资源。引进国家级工业软件技术支撑平台在鄂落地区域分中心或重点行业分中心,对运营服务绩效突出的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建成集工业软件标准体系、工业软件攻关与适配测试、工业软件质量提升与成熟度评估、中试验证及行业应用集成验证与评价等为一体的湖北省工业软件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给予政策支持。鼓励重点工业软件企业牵头建设工业软件制造业创新中心,对认定授牌的省级或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按建设投入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二、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工业软件企业开展软件能力成熟度评估(CSMM),对通过评估的4级以上工业软件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支持工业软件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储备和战略布局,对于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我省地方标准的,经相关主管部门考评后,分别给予资助。对该领域获得湖北专利奖的单位和个人由省人民政府进行表彰,并对获奖个人给予奖励。

(五)培育打造湖北工业软件名企。支持工业软件企业做大做强,对年软件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10亿元、50亿元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奖励。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对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工业软件企业,按照不超过设备、软件实际投资额的8%给予支持,每家最高500万元,研发投资要求可相应下调。

(六)加大招商对接力度。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瞄准国内外头部企业和湖北省基础较为薄弱领域的工业软件企业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制定招商引资重点对象清单,策划一批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为重点软件招商项目提供“一对一”全程定制化服务,省财政对地方政府在重大项目引入期、建设期和运营初期实施的优惠政策给予适当补助。积极引进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工业软件企业总部、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支持全球500强软件企业、中国软件百强企业等在鄂设立总部或第二总部,新引进的工业软件领域总部企业,省财政给予500万元一次性奖补。

三、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七)支持园区载体建设。设立省级软件名园培育库,定期开展创建工作评估,对成效突出的软件园区给予奖补。对获得认定的中国软件名园,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并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给予支持。支持软件企业入驻园区,鼓励各市州对新入驻省、市级软件产业园区的软件企业给予租金补贴。

(八)强化多层次人才保障。依据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支持工业软件行业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鼓励海内外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团队来鄂创新创业。支持高端人才申报国家、省重点人才计划,对承担国家级工业软件项目的高端人才给予重点支持。支持国家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鼓励软件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深化合作,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结构和体系,培养工业软件复合型人才。开辟工业软件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专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工业软件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九)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切实惠企利企。统筹科技相关专项资金,加大对软件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引导资本支持工业软件独立研发企业及引领产业发展的软件产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固定资产贷款、研发贷等中长期贷款产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建设有效期内企业实施该项目银行贷款实际支付利息的50%予以贴息。单个项目年度贴息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可连续贴息三年。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工业软件企业融资支持,增强工业软件企业融资能力,对在沪深北交易所上市的工业软件企业按标准分阶段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在境外主要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对在沪深北交易所、新三板实施再融资的,按募集资金总额分档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十)培育良好行业发展氛围。依托科研机构、重点企业、行业组织等,培育形成工业软件产业全产业链生态,争取一批国际国内知名软件展会、论坛、峰会在鄂举办,对举办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软件产业发展重大活动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补助,鼓励省内工业软件外贸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按相关规定给予展位费补助。

本政策措施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实施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如本政策措施与我省其他同类政策有重复的,按照“从优、就高、不重复”的原则予以支持。

附件3

湖北省工业软件研发重点项目清单(2024年-2026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