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11日,2019世界计算机大会在长沙召开。

      在长沙,人们为全球计算机产业搭建起全新的国际交流平台,推动计算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这一盛会将永久落户长沙。

      这座城市正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国内享有盛誉、国际具有影响的产业集群。其举措包括“百亿元”重金广纳高端人才、构筑企业成长最优环境、出台专项政策培育新兴产业等。

      2019世界计算机大会的召开,有利于长沙凝聚产业资源,加速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计算机产业集群。

      专家断言,人工智能是新时期计算机产业变革中的一大关键推动力量。

      天时地利

      在2019世界计算机大会上,来自德国汉堡的科学院院士张建伟等一批国际国内一流专家学者分享了对产业趋势的最新判断。

      张建伟早就提出,当下我国的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正在消退,而人工智能日渐成为社会变革的巨大驱动力,将会驱动新的时代红利,人工智能也由此成为了国家战略和市场投资的关注重点。

      人工智能未来给产业带来的巨大变革就是提高效率——在各行各业的效率提升中能作出70%~80%的贡献。现在通过大数据可以实现人类在有限认知、有限存储的情况下对全局的优化。借助大数据,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在某些具体任务中提供超出多数人认知能力的结果。

      从人工智能的应用角度看,最重要的环节是落地。人工智能只有参与到产业当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

      回望昨天,长沙的人工智能产业具有历史渊源。1981年,中国第一届人工智能学会在长沙成立;1982年,中国第一本人工智能科技刊物《人工智能学报》在长沙创刊;1988年,中国第一本人工智能专著在长沙出版;2011年,中国第一个人工智能项目在长沙验收。

      技术基础上,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银河”计算机在长沙研制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全球第三个有巨型计算机研制能力的国家。随后,10亿次的“银河II”和100亿次“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相继在长沙问世。

      如今,以“天河”为业务主机,我国已建成天津、广州、长沙三大超算中心,构建起生物计算与个性化医疗、天文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智慧城市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多个应用服务平台,为国内外几千家用户提供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服务,支撑几千项重点课题研究。

      此外,长沙境内各层级重点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陆续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现拥有人工智能产业相关的院士10余名、科员人员2万余名,在校大学生3.5万多人、研究生1.5万余人,具备了科教人才优势。

      强大的计算机研制开发能力和高校科研优势是长沙发展人工智能的底气。更难得的是产业方面,今天长沙有80%的企业对利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智能化转型的愿望强烈。“大规模产业智能化”必将催生“智能产业化”的高速发展,而且长沙在计算芯片、图像处理、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已布局了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和研发平台。

      长沙市结合自身信息技术产业和智能制造工作的良好基础,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风口,于2018年将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作为全市22条产业链之一重点推进。

      长沙力量

      说到人工智能在长沙的实践应用,作为国际国内知名的工程机械之都,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

      如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5G应用落地的场景——1000公里外遥控挖矿。

      栾川钼矿是全球三大钼矿之一,由于长期洞采挖空,进行露天开采已非常危险,急需推进少人化、无人化智能矿山项目。

      今年年初,栾川钼矿的5G基站建成后。以一台415挖掘机作为原型机,三一重工和华为研发人员联合改造,使其匹配5G通信新标准。

      在强大的5G网络支持下,设备的智能化水准完全提升了一个档次,远超心理预期。“即使千里之外,也仿佛现场驾驶,每一个指令都迅速到位,操作延迟几乎感受不到,操作误差控制在10厘米内。” 钼矿对长沙工程机械的人工智能水平赞不绝口。

      从2018年10月开始,三一SSR260C-6无人压路机就到京雄高铁某段开始进行测试。

      刚到工地的时候,这台设备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来了好几批人参观。其中,有一个操作手对它嗤之以鼻,觉得它一点都不实用,非常排斥这个“无人伙伴”。等到无人压路机不断试验,发现它行驶精度高,走出的路线都是笔直的,而且还可以不休息连续作业,比起旁边的人工操作路段,差距一目了然,让他心服口服。

      长沙正从工程机械之都向智造之城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加速了这一进程。

      工程机械传统施工过程中,展车、收车、挂配重等环节都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而操作安装了SCIS智能系统的三一全地面无人起重机SAC1100S时,操作手只需将车开到指定场所,然后轻按功能按钮,即可向起重机发出指令,实现整车一键收展、底盘一键调平、配重自动装卸等功能。

      “比如费时费力的挂配重,通过自动挂配重系统,原来需要两三个工人来操作,但是SAC1100S只需要一个工人进行辅助便可完成,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操作也更简单、快捷。”工程师李松云说,SCIS可以弥补人力在施工过程中的不足,还可以节省成本。

      在SCIS的“黑科技”里,稳钩技术和展车技术也让人眼前一亮。通过稳钩技术,可以有效地将60到70米的伸缩臂起重机的全伸臂额载幅度控制在0.1米内,重物几乎可垂直离地,极大降低操作手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一台手机便掌握设备“一举一动”。远程语音控制功能成了SAC1100S的“标配”。操作手只需对着手机发出语音指令,起重机便可根据指令进行操作。即便是新手,通过此功能也可实现毫米级的精准吊装。更有意思的是,SAC1100S还能够听得懂方言,所以丝毫不用担心普通话不标准。

      同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巨子,中联重科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与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结合,从智能产品、智能服务、智能工厂三大方面推进智能制造。

      如智能服务,中联重科以4.0智能产品为载体,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连接设备、企业与客户,对经营模式进行了颠覆式创新,重构着商业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中联重科连接了超过20余万台套的设备,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客户提供设备管理和智慧运营服务。中联重科实现了从“设备生产商”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中联重科在总部所在地长沙规划建立一个近7平方公里的智慧产业城。建成后,将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国际领先的、规模最大的单体园区,成为环保、生态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和人工智能研究应用基地。让人文与工业交相辉映,让科技与梦想有机融合,承载起工程机械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的全球化愿景。

      目前,长沙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初步形成,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均有代表性企业,产业总体水平来势好,发展后劲足。其中基础层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挖掘、信息感知以及运算方面形成了一定基础,湖南超算中心、长沙工业云平台、证通电子数据中心等机构可为人工智能提供云计算服务、数据支撑;技术层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方面实现了一定技术积累,拥有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自兴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以及一批创新型企业;而应用层则集中了全市6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

      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年增速在20%以上,今年1-8月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企业产值增长44%,人工智能产业总体水平位于全国上游。

      “火力”全开

      今天的长沙“火力”全开,正全方位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在智能制造领域,截至目前,全市智能制造试点企业668家,其中“国字号”27家,总数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长沙模式”声名鹊起。

      在智能驾驶领域,长沙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于2018年6月12日正式开园,并于2018年11月28日获得“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牌照,已为38家企业86款车型提供了1800余场测试服务,累计测试里程达6万公里,累计发放53个路测牌照,编制2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管理细则、4项测试规程、2项技术指南。在今年9月16日EWC CHINA创业者世界杯中国总决赛中,来自长沙的希迪智驾荣获了中国赛区总冠军。

      9月26日,由135公里城市开放道路和100公里智慧高速开放道路构建的开放道路智能驾驶长沙示范区将正式启用。135公里城市开放道路,全线支持L3级别及以上的自动驾驶车辆测试,这是国内智能化改造范围最广、场景最丰富、道路类型最全面的城市开放道路,共计拥有车辆行驶安全、道路信息提示、路网管理等应用场景90余个,形成了人-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架构,支持智能驾驶车辆安全高效行驶的同时,实现海量交通运行数据与交警数据平台的互联互通,为城市交通效率提升提供解决方案。

      政府部门不断加强人工智能平台供给和技术创新,成立了以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为全市推进智能制造顶层机构,为工业企业开展免费咨询、问题诊断、改造方案设计等服务;成立了长沙机器人研究院,推动机器人集成、关键零部件攻关;成立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进一步深化长沙工业互联网布局,推动智能制造强国建设;同时还成立了智能驾驶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院、湘江地平线人工智能研究院、中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推进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

      长沙正抓紧谋划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期”,积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长沙市产业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同22条产业链办公室,在现有的“图”、“库”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到各个子领域,编制形成产业链地图。同时着手补齐短板,聚焦主体培育、招才引智、信息基础设施、产业化平台等,全面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生态。

      在支持场景应用上,长沙一方面持续推进智能制造、智能驾驶等有扎实基础、有核心技术和有先发优势的应用场景,形成本土特色鲜明的产业。另一方面,瞄准医疗、教育等长沙具备一定资源优势的领域,积极探索和推动智能教育、智能医疗的场景应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启未来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地理信息产业同属于数字产业,相互依存、融合发展。天心区发挥大数据和地理信息产业优势和基础,加快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立了企业产销对接服务中心,出台了诚意满满的《天心营商环境30条》,以“应用场景促产业”,以“市场换产业”, 率先在中部地区布局5G,精选了“自主智能BIM系统、HiGIS高性能地理计算平台、城市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系统、可视化全景便民惠民服务地图”等12大应用场景进行推广。

      今年5月,长沙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来到天心经开区,筹建人工智能产业园。

      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员企业目前已达70家,相关专利数量过千,博士、教授等高端人才过百,同时联盟设立了专家委员会和产业研究中心,成为了凝聚政府、企业和产业之间的桥梁。

      短短几个月时间,长沙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湖南格纳蓝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深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善飞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深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逸尚智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6家单位装修完成,有的已开始办公。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汇聚着这座城市发展人工智能的新梦想。

      与此同时,软银资本投资的酷哇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研究院,微软基金投资1000万元的梦图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潇湘大数据研究院、超能机器人、灵想大数据、灵想产业公司等企业正在办理园区入驻流程中,还有一批来自北上广深的优质企业频频伸来橄榄枝,有意来长沙开启新的征程。一位决定来长的知名企业工作人员说:“天心区很懂人工智能,我们对建立在科学认知基础上的决策充满信心。天心区也很懂企业,知道我们的发展诉求,从规划到政策再到具体的沟通,条条都落在我们的心坎上!”

      “3年时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及产业链相关企业年营收超100亿。5年左右,集聚区内每年都将出现两三家上市公司,或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人工智能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表示。

      长沙高新区正全力打造以智能装备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区,出台智能制造、互联网+等行动方案;雨花经开区立足园区机器人产业集聚优势,提出“以超常规的手段推进超常规的工作”的发展新思路,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 建设智慧园区的若干意见》;天心经开区以获评“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园”为契机,深耕大数据(含地理信息)产业,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石;其他各园区也纷纷出台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行动计划或推进政策。

      2019年4月,长沙市委政研室、长沙市工信局对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全面打造具有长沙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关于加快发展我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的调研与思考》,对长沙现状、机遇、不足及路径进行全面剖析,并依据调研成果完善政策体系,先后三次组织了专题会议,征求企业、工业园区、专家及相关部门的意见,于6月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长沙市关于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意见》。政策发布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企业家称赞其为“干货十足的智能红利大礼包”,特别是设立5亿元专项资金、100亿元产业基金等内容,力度前所未有。

      放眼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已成为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具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中国,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人工智能产业已经进入“黄金窗口期”,“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百花齐放。错过这个稍纵即逝的机遇期,失去的可能是一个时代。长沙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的产业篇章已经开启,长沙将以前瞻性思维啃下每一块制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硬骨头”,让人工智能深植产业土壤,为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