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前景广阔却道路崎岖,资金和观念仍是最大障碍
如果说消费互联网实现了“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么工业互联网将实现“制造业没有用不了的数据”。从人与人的互通,到物与物的互联,互联网战役的下半场——工业互联已然拉开帷幕。
5G、数字经济、无线对接、人工智能等大批新鲜词语迅速挤上热搜,不少企业内心火热却行动迷茫。
从何下手?
“不妨先从‘上云’试试。”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梁炜说。
的确,互联是实现数据分享、分析、应用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企业“上云”就是应用工业互联网的基础。
“上云”,对于制造业企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如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疑惑也随“云”而来。什么是“云”?怎么上?那片云能否带来滋润自己的细雨?
词条
工业互联网
互联网与机器设备的结合,利用对机器运转产生的大数据分析,提升机器的运转效率,减少停机时间和计划外故障。
企业“上云”
企业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业务等方面应用,并通过互联网与云计算手段连接社会化资源、共享服务及能力的过程。
引子
拥有一台永不关机的电脑,是很多程序员的梦想。如今,这个梦圆在了一朵“云”上。
6月20日,沈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陈鹏准备出差去北京,临行前他只简单地准备了几样生活用品。
以前可不是这样,他得先花大半天时间把可能需要的资料、数据存入电脑,还要和下属嘱咐很多,以防携带的数据有遗漏。对陈鹏来说,每次出差都是一次庞大的数据转移。
转变,来自于一款名为“云桌面”的产品。
对于操作者而言,这只是一个快捷端口。但点击进入之后,它就是一台“永不关机”“存储量无限”的虚拟电脑。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输入密码点击进入,眼前出现的就是和上次关机时一模一样的界面。查资料的网页、编了一半的程序、没分析完的数据……一切都在。
不关机有多重要:不会出现死机了、不用打断思路、数据不会丢失、编码不需要节点、出门不用拷贝、云服务自动备份。当然来自“云”的好处还不止于此,不同地点切换,不用再租用服务器,防火墙更厚、使用弹性更大、速度更快… …
没错,沈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上云”了,在拥有物理电脑的同时,所有的研发设计人员还拥有了一台功能更加强大的虚拟机。
然而,这只是“云”改变工作的一小步。
尽管如此,但在选择“上云”之前,陈鹏的内心整整挣扎了一个多月。没有“云”,一切也都在正常运营,“上云”可能带来模式的改变、成本的增加、习惯的变化,究竟值不值得?要不要再等等?
陈鹏的犹豫,并非个案。
热与冷
“云”商急于开疆拓土,部分企业应用意识不强
6月15日黄昏,刚下飞机的沈阳鸿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鸿宇”)经理韩叶急匆匆地赶回了公司。这次广州之行,她收获很多,必须把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向团队传递。沈阳鸿宇是一家工业云服务商,主要产品是面向离散制造业的工业APP。
“目前,业界的交流会、推介会特别多。云服务是一个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比较新的领域,大家都在努力地寻找客户、开发新产品,希望能尽快地占领市场。”韩叶表示。
这段话从韩叶的行程表上得到了印证。北京、上海、长沙、武汉、广州……脚步一直没有停歇。
与这份热火朝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应用企业的“冷静”。
什么是“云”?
为什么要“上云”?
我们也有自己的ERP系统、我们现在的经营非常好……韩叶与客户的交流常常要从知识普及开始。
一方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方却是乘凉的树懒。为何态度冰火两重天?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的确太新,也太大了。多数制造业企业对于该领域的了解是有限的,由于不了解也就不会产生兴趣。但是这也是一个企业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因为在工业互联网面前,大多数企业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就好比从2.0到4.0和从3.0到4.0,结果是一样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实,大多数人不了解的,不仅仅是概念,还有他们近在咫尺的优势资源。
“上云”,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环节,而辽宁正是工业互联网起步较早且优势比较明显的省份之一。
2019年,全国互联网峰会在北京召开,该峰会仅对外发布了两项重大成果,其中之一就是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软件定义的可重构制造平台测试床”。同时,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也是世界范围内无线对接领域的“标准制定者”。
除此之外,我省还有37家省级云服务商及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多家业内研发能力领先的大专院校。
“其实,辽宁企业‘上云’的潜力很大。因为科研成果的取得最终还是依靠我省厚实的工业基础。工业互联网是以物为中心链接,消费互联网是以人为中心的链接,相比而言,物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对于速度、稳定性、准确性的要求要高得多。因此,没有众多工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是不可能实现的。可以说,辽宁院所的研究对象更多是基于本地的,换个角度理解,也就是基于本地企业的需求。”梁炜表示。
沈阳格微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立军展示客户操作界面。 图片来源:辽宁日报 李越摄
进与退
想“上云”,资金成本、数据安全却成企业最大顾虑
打开管理平台,每一条产线的实时数据、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进程一目了然。
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助理总监林梅再也不用埋在报表、传真、电话中忙碌不堪。
与华为云牵手后的禾丰改变还不只是这一点点。每一袋原料都会被编码,成分被清晰地注明;每一台机器都严格按配方加工,编码不对,机器都打不开;每一条生产线的实时数据,每六分钟就会被更新一次。用户的年龄、地域、订货习惯、最长周期都会在电脑上被建成数模。输入关键词,等待几秒,结果就显现在屏幕上。
“精准的计算下,未来公司甚至可能实现零库存,资源也将精准到没有浪费。”林梅告诉记者。
惊喜,源自于禾丰选择了“前进”。
上云的改变,林梅始料未及,“这么快、这么好、还这么省钱,这些都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感谢政府的支持,给我们向前的动力。”林梅口中的支持是沈阳市政府有关企业上云的补贴资金,这笔资金让很多想要尝试的企业,抛开了成本砝码,迈出了第一步。
除了启动资金,沉淀成本也是很多企业不敢尝试的重要原因。
“很多企业在云产品出现之前,都已经购置了价格不菲的服务器和机房,这些设备可能已经花费了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成本。如果‘上云’,意味着这些成本将付诸东流。”林梅表示。
除此之外,安全也是企业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数据放在公司的硬件电脑里,心里感觉很安全,万一“上云”之后被窃取了怎么办?或者受到安全威胁怎么办?况且,现在公司也运转得不错,为什么一定要改变呢?
进还是退?
这是企业的必答题。
“其实,有些企业的顾虑是不存在的。云服务商将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一家制造业企业的防火墙肯定比不上华为、腾讯、阿里等这样专业软件公司打造的。而且,服务商通过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了碎片化的处理,不存在被窃取的可能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采访中,许多服务商建议,企业“上云”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刀切的转变。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先从最需要的部分尝试云服务。比如,沈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只是选择了将设计研发部分“上云”,而没有选择整体生产管理“上云”,这就大大地节省了成本。对于已经购置服务器等设备的企业,可以等设备出现问题或到期后再“上云”,还可以分批“上云”,均摊之前的沉淀成本。
对于整体生产线相对落后、转型投入较大的企业,则可以先从信息服务、使用工业APP等服务开始,逐步投入工业互联网的怀抱。
“工业互联网是生产向更高端发展的一种需求,并不是一种强迫的行为,应该说,尽早地赶上这班车,对于企业的未来有很大帮助。但是,企业在选择产品时也必须因地制宜,按需进行,不能盲目投入,还得理性对待。”梁炜表示。
大与小
面对云服务巨头 我省服务商还得扬长处
面临选择的不仅仅是应用者,云服务商也面临着艰难选择。
面对华为、腾讯等云服务巨头,“没有万人迷的产品,即便是面对蓝海也没有把握完胜,服务商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尽快找准切入点,不然也只能被海水淹没。”沈阳格微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微”)总经理徐立军表示。
格微是一家以翻译、信息查询为优势资源的云服务公司,凭借强大的“比特能管道”,将150万个网络爬虫释放出去,为客户搜寻所需要的专业信息,并用最短的时间将外语翻译成中文。目前,沈阳市1600多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在使用这款产品。
选择这项业务,是基于自身的长处。格微拥有强劲的研发实力,但是始终服务于信息和工业翻译领域,甚至已经成为行业内的翘楚。在选择进军云服务领域时,也从自身的优势资源作为最早的切入点。
“我们也考虑过,做服务器、做精细化、做数据整合,但是最终发现那些都不是格微的长处,即便开局不错,后期也难以为继。只有信息,我们的优势明显且后劲十足。”徐立军打开了应用界面表后告诉记者。
在页面上,记者看到了关于多家企业的使用情况。要想达到格微的效果,企业需要组建一个团队,而使用格微的产品,只需要付出团队成本的几十分之一。
与格微不同,沈阳鸿宇则致力于为客户实现精细化的管理,打开沈阳鸿宇的用户界面,产能、消耗、物流、位置、采购、管理等多种新功能出现在屏幕上,实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操控体验。
“云带给了企业无限的想象,弹性的存储空间、功能强大的服务器,可以解决多种需求的工业软件,在应用者应接不暇的同时,服务上也要选准自己的优势。比如,在数据处理、空间服务等方面,小型公司与华为、腾讯这样的大企业相比没有优势,那么就要从个性化服务入手,满足企业的需求,甚至可以量身定制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依赖性很强,只要脚踏实地维护客户,必然会有长足的发展。”梁炜表示。
高国平作为沈阳鸿宇的总经理,在与对手较量时常常得胜于丰厚的工业底蕴。正是老工业基地的熏陶,让沈阳鸿宇对工业企业的生产流程更容易摸透,更能制定出贴近客户需求的产品。这是鸿宇的优势,也是辽宁云服务商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