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名城的“性格”系列之武汉篇: 

软件--中部崛起的新引擎

 

作 者
谌    斌,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产业处处长
陈东篱,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产业处科员

一、引言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很少有一座城能集“历史名城”、“工业重镇”、“科教强市”、“交通枢纽”于一身,也很少有一座城的人能兼具北方人的热情豪迈和南方人的温婉细腻。而当我们从软件产业的角度审视这座城市的特质,我们会发现,武汉有强大的实体经济作为软件依附的躯体,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作为技术创新的大脑,有显著的区位优势作为产业交流的心脏。那么,当软件遇上武汉,会诞生如何不一样的火花?

 

二、武汉的城市性格与物质


楚风汉韵——文化名城

       武汉起于3500年前殷商盘龙古城,是中华知音文化之根、楚风汉韵之地、白云黄鹤之乡,留下了大禹治水、屈子行吟、孙权屯军、木兰从军等千古传说。汉口开埠、兴办洋务,开启中国近代工商业文明。辛亥首义终结帝制,肇建共和,创下不朽历史功绩。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地域人文特色,孕育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微信图片_20190315190524.jpg

       山魂水韵——宜居之城

       武汉享有“江城”、“百湖之市”美誉,长江东去、汉水西来,两江四岸、百里画廊,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鼎立,龟山、蛇山隔江相望,磨山、木兰山连绵起伏,166个湖泊如项链辉映,亚洲最大的城中湖——东湖如明珠镶嵌“东方水城”。大美武汉,一城秀水半城山,山水形胜,景致天成。

       天元之位——九州通衢

       武汉地处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承东启西、接南转北,通江达海、辐射八方。是全国四大铁路主枢纽之一、全国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节点、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内陆门户机场,是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铁路客运量全国第一,内河航运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以武汉为中心、1000公里为半径画圆,可覆盖中国10亿人口和90%经济总量。

       创新创业——活力之都

       武汉科教综合实力全国城市第3,是中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现有高等院校82所,在校大学生130万、居世界城市第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地区水平。被美国著名杂志《外交政策》预评2025年全球最具活力城市第十一位,与东京、洛杉矶齐名。

       强基固本——产业强市

       武汉产业体系完备,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能源环保等产业规模过千亿元。世界主要的光通讯科技创新及产业基地,是国家存储芯片产业基地,“中国光谷”蜚声海内外。全球10大汽车制造厂商4家在汉投资,是中国拥有车系最多的城市,“中国车都”初具规模。桥梁、高铁工程设计及建设能力居全球领先地位。

       融入全球——开放高地

       武汉国际综合通达能力中部第一,拥有国际及地区航线40条,直达五大洲;近海近洋航线通达台湾、日韩、东南亚等,成为中西部“出海口”;中欧(武汉)国际货运班列货运量全国第二、回程量第一。法国、美国、韩国、英国在汉设立总领事馆。在汉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40家。

 

三、当软件遇上武汉人

01

“板”——拼搏赶超,争创中国软件名城

       武汉人喜欢“板”(就是折腾的意思),争抢好胜“不服周”(不轻易服输),正如西楚霸王项羽在参观秦始皇车盖时的那句名言:“彼可取而代之”一样,楚文化的重要特点就是不服输,勇于挑战。2012年,软件产业才刚刚起步的武汉市就凭借着一股子“人有我也有,人优我更优”的狠劲儿下定决心推动软件产业赶超发展。2013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的共同推动下,武汉成为“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全市软件产业发展持续加速,软件业务收入规模从2012年的365亿元跃增到2016年的1321.8亿元,4年净增近千亿元,年均增速38.2%。2016年增速31.4%,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增速排名第1位,产业规模排名第9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599.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1%,已成为武汉市的支柱产业。尤其是曾经一片空白的武汉互联网产业近年来突飞猛进,培育出斗鱼TV、卷皮网、斑马快跑三家互联网独角兽企业,斗鱼TV(互联网直播)、宁美国度(互联网电脑DIY)和理工数传(互联网出版)3家企业在用户数、销售规模以及经济效益方面稳居国内领先地位,卷皮网、盛天网络入选中国互联网百强,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小米科技、奇虎360等互联网产业巨头纷纷在武汉进行重点布局。武汉市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领域不容忽视的新锐力量。

       2017年以来,武汉市委新一届领导班子更是秉承不服输的武汉精神,以“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的总目标,提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设立武汉招才局、知识成果转化局等重大举措。武汉软件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设立互联网产业基金、升级软件产业扶持政策、试点高级人才个税返还、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全市软件产业发展力度进一步加码。同时,武汉市逐一对标《中国软件名城创建指标体系》全面自查,并在7个创建城市中率先向工信部正式提交了评估申请和自评材料。

02

“冲(chòng)”——敢为人先,聚焦软件应用创新

 

       武汉人“冲”,在过去武汉人“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辛亥革命第一枪、二七大罢工历史永流传,在如今武汉是我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是武汉的城市精神。在培育软件产业新动能和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武汉市推行了一系列创举。

       2014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印发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成立了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出台大数据政策意见、大数据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促进产业发展,推行政务数据开放共享。今年8月在信软司、大数据生态联盟的指导支持下,武汉市荣获“中国区域大数据发展水平五星城市”。2015年我市还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委员会,推进智慧制造、互联网金融等11项“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开展网络安全保障、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等7项跨界创新行动,每年提出11项重点工作任务(简称11711行动计划),设立了互联网+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东湖高新区同步出台“互联网+”工作方案,设立2亿元“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

       近年来,围绕政务云和“智慧政府建设”,武汉策划并建设完成了三大重点城市信息化建设项目:一是推出了以“云端武汉”命名的系列应用项目,在全国首创“虚拟化、分布式、软件定义”的政务云架构和建设模式搭建了政务、市民、企业、湖泊等涉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电子政务云平台。二是采取“逻辑集中、物理分散、虚拟化、软件驱动”建设方式,建成了全市统一的市政务云(数据)中心,打破了长期困扰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孤岛”,实现武汉市政府部门网络互通、数据共享。现已整合41个市直部门政务数据及近800项服务事项,构建起市政务大数据中心主体框架。三是搭建“武汉市政府公开数据服务网”推动政务数据向社会开放共享,目前网站已整合了99个政府部门1824项公开数据或服务资源,向社会公众提供1267项可下载数据、205项数据地图服务和54个APP应用,是目前全国覆盖部门、种类、形式、服务最全,提供数据单位最多的政府公开数据服务网。

03

“精”——尊科重教,培养汇聚四海英才

 

       武汉人“精”,“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武汉人则是九头鸟中的九头鸟,精明能干,脑子活,点子多。自古以来,武汉便以“惟楚有才”著称,炎帝,嫘祖,屈子,楚庄,王昭君,花木兰,孟浩然,杜甫,陆羽,毕升,李时珍,张居正皆为大才。如今楚地更是人才辈出。中国互联网界流传一个说法:第一阵营是一张桌子——TABLE,其中T是腾讯,A是阿里,B是百度,L是雷军系,E是周鸿祎系,创始人分别是马化腾、马云、李彦宏、雷军、周鸿祎。可见,互联网界5个大佬,有2个是湖北人。此外软通动力创始人兼董事长刘天文;一加手机创始人兼CEO刘作虎;一号店创始人兼董事长于刚;光谷软件董事长、光谷创业咖啡创始人兼总经理李儒雄;前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现任金山软件CEO张宏江;海豚浏览器创始人兼百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智;国内漏洞挖掘领域最顶尖研究人员,现任南京翰海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方兴;前微软中国总裁兼总经理、新华都总裁兼CEO,现任港澳资讯董事长兼CEO唐骏;雅虎Yahoo联合创始人、阿里巴巴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杨致远等等,一长串名单都是楚地之才。

       近年来,武汉市陆续实施各类人才培育计划,出台“城市合伙人”、“黄鹤英才”、“3551光谷人才”等人才计划和政策,吸引了大批国际一流软件人才和团队来武汉创业,最近又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成立了武汉市招才局。提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百万校友资智回汉”两项重大工程。截至目前,武汉已聚集国家“千人计划”341人,51名从事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国家“万人计划”50人,17名从事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湖北省“百人计划”159人,36名从事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城市合伙人”116名,46名从事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黄鹤英才计划”1562名,362名从事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带动了2000余名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高端人才在汉集聚就业创业,软件从业总人数达28.5万人。

04

“岔”——开放包容,敞开大门互利共赢

    

       自古武汉遍是九省通衢的中心,近代以来也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港口,骨子里深刻外向包容的“码头文化”。武汉人是“岔巴子”,习惯了家家户户在院子、街边“撒拖鞋”、“躺竹床”,从来不见外、不排外。反应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上,便形成了武汉广纳四海,开放合作的特点。武汉市政府提出:“智慧城市建设不搞政府大包大揽,凡是企业能做的,都交给企业做,政府需要做的,也通过购买服务交给企业做”。例如智慧交管建设方面,武汉将政府拥有的数据采集优势和海量数据优势,与企业的云计算技术优势结合,联合阿里巴巴开发了智慧交通系统,联合腾讯上线了全国首个智慧车管服平台,联合高德地图建成了全国首例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建设的智慧交通诱导系统,政府在有限的资金投入条件下,实现了智慧交通50余项功能,取得了很好效果,有力破除了大城市交通管理服务的难题。在社会综合治理方便,武汉市与依迅公司等“北斗导航”领军企业合作,研发推出“互联网+北斗”城市渣土监管系统,成为智慧城市的又一重大应用。基于“互联网+北斗”技术,针对全市建筑垃圾工地、运输车辆进行智能监管,管理后台可对工地扬尘数据实时采集、渣土运输及消纳等,实现建筑渣土全过程透明化监控管理,有效改变了城市建筑垃圾难管理等诸多问题,系统上线以来,全市渣土车交通事故率下降40%左右,城管执法效率提升80%,夜间出行执法次数降低50%,PM10污染指标也出现了明显降低。在智慧生活方面,武汉市与支付宝、蚂蚁金服不断深化合作,先后研发上线“电子公交卡”,推出扫码支付乘坐公交车模式;“云端武汉·智慧中山大道”服务平台,市民只需携带一部手机,就能畅游百年老街--中山大道,享受“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服务;“电子社保卡”,实现医保移动支付;“电子身份卡”为市民办事提供便捷服务;“智慧停车场”,实现全市部分路侧停车位及20余家停车场无感知停车缴费等等一系列“移动生活城市”应用。在政务云建设方面,武汉市与中金数据合作打造武汉市超算暨云计算(数据)中心,明令禁止各部门新建机房,要求新增业务统一部署在市级统一政务云平台上,并将现有业务逐步向平台迁移。除依迅外,上面提到的阿里、腾讯、高德、中金、华为这些合作方全部都是外地企业,武汉市政府不仅不设槛、不谈条件,还为这些企业提供公平的环境和开放的市场,使得一大批项目顺利落地、快速推进,成功实现了企业业务迅速扩展,城市建设不断加速,政企合作持续深入的良好局面。

05

“强(jiàng)”——持之以恒,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武汉人“不信邪”、 “卯起稿”,认准的事再难也要做成,骨子里有一种倔强精神。在全市软件产业起步发展之初,武汉就认准城市传统工业优势、地理信息、计算机专业科教优势,着力发展光通信(嵌入式)工业软件,地球空间信息软件及服务,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三大特色,这一坚持就是十余年,从全市还只有为数不多的校办企业开始,到如今“中国光谷”享誉全球,北斗产业中部崛起,武汉的成绩斐然。在光通信(嵌入式)工业软件方面,武汉市在光通信、数控机床、激光加工等领域聚集了烽火通信、华中数控、华工科技等嵌入式软件龙头企业,CAD/CAM、CAPP、CIMS、PLM等工业软件研发技术成熟,形成了一批高质量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在地球空间信息方面,武汉市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信息技术发源地和聚集区,聚集了7名院士。以中地数码、武大吉奥、立得空间等为代表,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球空间信息产业集群,开发出以MAPGIS、MapCAD、VirtuoZo、IMAGIS、GeoStar、实景三维数字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占据国内5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基础软件方面,达梦数据是唯一获得国家自主原创产品认证的数据库企业,承担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先后完成了近60项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开发项目,有30多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连续5年国产数据库市场占有率第一;深之度操作系统通过了公安部安全操作系统认证、工信部国产操作系统适配认证、入围国管局中央集中采购名录,并在国内党政军、金融、运营商、教育等客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打造国产操作系统生态的先锋官。

 

四、展望


 

微信图片_20190315190531.jpg

       正如千万年来长江从这座城市的心脏穿过一样,“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在武汉人的血液中流淌,它们一起孕育了这里的过去,滋润了这里的现在,浇灌了这里的未来。当前,武汉正在以超凡的眼界和惊人的气魄串起城市的梦想——长江经济带脊梁、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武汉软件人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招商引资力度空前,创新体系日益完备,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在软件产业的版图上武汉正在快速崛起,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